近日斯年智驾完成了A+轮融资,斯年智驾CEO何贝接受了甲子光年的专访邀请。
日前,港口自动驾驶公司斯年智驾宣布完成超亿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水木创投、容亿投资领投,辰韬资本、广发信德、智氢实业、湖滨资本等跟投,投中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据悉,本轮融资资金将用于持续扩大研发投入,加速推进无人驾驶在港口领域的业务拓展和场景应用。
作为一家专注于港口无人驾驶技术研究和商业化落地的初创公司,在国家支持智慧港口和智慧物流园区建设的政策引导下,斯年智驾在成立仅仅两年多的时间内,快速实现了技术产品研发与商业模式验证,先后在宁波港大榭码头、唐山港京唐码头、珠海港高栏码头、苏州港太仓四期、厦门港海润码头、江苏宿迁港等地实现了落地推广。
2022年是斯年智驾“加速跑量”的一年。今年,斯年智驾完成了六大港口、百辆车队的第一链布局。通过业务量的持续积累,商业模式也得到了持续优化,赛道口碑与竞争优势稳步提高,在迅速与竞争对手拉开身位的同时获得了多轮融资,备受资本市场青睐。
斯年智驾CEO何贝在与「甲子光年」访谈时表示:“能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获得资方的支持,让我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和底气潜心研发和投入运营。2023年港内业务将迎来井喷式发展,斯年智驾将继续围绕无人化、智能化推进研发和运营,吃透港内,部署港间,扩大规模,引入更多支持公司发展的战略合作伙伴。”
为什么斯年智驾作为一家2020年成立的初创公司,只用了短短两年时间,就能够接连获得资本认可,并快速实现产品上线与商业模式验证?斯年智驾迅速蹿红的核心原因究竟是什么?
随着无人驾驶技术的持续发展,无人驾驶目前已经在港口、矿山、厂区园区等固定场景落地。
由于我国港口集中分布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在建设之初就承担着发展我国经济的重要任务。所以港口建设普遍对标国外一流港口,无论在基础设施、运营流程、还是信息化等方面的建设都更加完善。换句话说,港口一直非常注重新兴技术的应用。
近几年,随着劳动力成本的逐步增加,以及在中国经济转型和新冠疫情的冲击下,港口内运输对于无人驾驶技术的实际需求越发明朗。
从港口需求端来看,用工成本的攀升是港口无人化加速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驾驶港口内运输所需的物流重卡需要驾驶员持A2级驾照,并且要求至少6年的驾驶经验才能上岗,所以实际符合这一条件的驾驶员数量并不多;
与此同时,卡车本身视野盲区多,碾压和碰撞事故发生的危险较高,安全生产责任大,再加上整体工作环境较差、工作强度较大等,诸多因素都导致港口运输行业的用人成本显著增加,港口对无人化运营的需求快速升温。
毋庸置疑,无人驾驶技术的应用是解决港口运力痛点的有效手段。在斯年智驾CEO何贝看来,目前的无人驾驶技术尽管能够从技术层面实现L4级的无人驾驶,但在落地层面依然面临着技术质疑、法律争议以及道德障碍等。相较于城市道路等更为开放的区域,港口这样封闭的固定场景更适于推进无人驾驶技术的应用。
另外,港口的无人运营,也是一个市场前景规模巨大的蓝海市场。从政策角度来看,国务院在《“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中对港口码头的专业化、现代化水平的提高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网联化升级工程”专栏中,特别指出要加强智慧港口建设,开展集疏运自动驾驶试点。这意味着国内港口无人化建设的进程将逐步加速。
据何贝判断,仅仅是做好港口内和港口间的运输,就存在千亿元以上的市场空间。而港外的干线物流承配等,则需要更长时间的打磨和推动。
作为中国泛港口无人驾驶领军者,2020年4月,斯年智驾在北京成立,在上海、宁波、唐山、珠海等多地设有研发中心和运营子公司。自成立以来,斯年智驾专注于泛港口无人驾驶技术的研究和商业化落地。
斯年智驾CEO何贝是中国首批第一梯队全栈自动驾驶科学家。公司拥有150人的行业资深团队,核心成员均拥有10年以上自动驾驶行业的研发经验,尤其在物流运输领域是国内第一批从业者。
在如此亮眼的团队技术背景加持下,资本也看到了斯年智驾的未来发展潜力。
成立之初,公司便获得了辰韬资本数千万元的种子轮投资;2021年年初,又获得了由广发信德领投的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去年年底,公司又完成了亿元A轮融资,领投方是字节跳动;而近期,斯年智驾又宣布完成由水木创投、容亿投资领投,辰韬资本、广发信德、智氢实业、湖滨资本等跟投的超亿元A+轮融资。
之所以斯年智驾能够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与其始终保持领先的核心技术布局和独创先河的商业模式分不开。
在技术路径上,斯年智驾的系统完全以L4级别自动驾驶为目标,以“1年2次”的迭代速度,完成了从1.0BETA到2.0四代版本的系统迭代,并将于2023年年初发布更加成熟,更接近于“老司机”的3.0版本自动驾驶系统。
与技术路径相比,无人驾驶商业化的难度显然更高。商业化落地的挑战不止在技术的成熟,更在于对商业场景的理解。
斯年智驾要求研发团队通过与重卡司机大量的实际接触来理解港口场景的本质需求。何贝直言:“基本上一半的时间都是要跟港口的客户进行深入的沟通,这样打造出来的产品才能够真正契合实际应用的需要。”
作为行业罕有的能为混行码头提供成熟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企业,在不断更迭的自动驾驶系统和自研硬件域控和定位的基础下,斯年智驾的技术相比于同赛道的产品,更加完善、安全,且稳定。“斯年智驾要做的不是无人驾驶,而是无人作业。无人驾驶只是手段,无人作业才是目的。”何贝认为。
在斯年智驾的观点中,“无人驾驶”与“无人作业”的区别在于,“无人驾驶”建立在突破技术壁垒的基础上,而“无人作业”则需要企业对于商业模式进行拓展,基于“面向需求,培养黏性”的互联网思维,为客户提供产品到服务的配套支持。这也是何贝要求团队持续与港口客户持续深入沟通的根本原因。
今年8月,斯年智驾针对客户需求,与徐工港机联合开发出新一代主推产品——智能移动运输平板车IMV(Intelligent Mobile Vehicle)。产品一经上市,便中标了码头项目,并且对周边产生了极大的辐射影响,有不少港口码头因此开始与斯年智驾进行合作接洽。
之所以能够快速打开港口,还是因为斯年智驾的商业模式解决了港口的真实痛点。
与其他无人驾驶公司商业化落地时选择车辆销售或车辆租赁不同,斯年智驾首创了港口自动驾驶付费运营商业模式。这种模式直接以集装箱运力收费,由斯年智驾负责整个港口的运力运营。也就是说,斯年智驾并非纯粹的车辆供应方,而是港口无人运营的运营方。
这种商业模式的优势在于,它为港口提供了轻资产、低成本的运力运营方式。因为运力运营才是港口的核心痛点,而并非是采购车辆。所以这种商业模式,让斯年智驾撬动了港口的真实需求,实现了商业化的快速突破。
据何贝透露,从成立之初,斯年智驾在港口赛道的商业化进程显得异常顺利。从2020年4月公司成立到次年6月拿下大榭码头的付费订单,斯年智驾实现真正的商业化落地仅仅用时一年时间。
“今年一年,斯年智驾就拓展了四大港口的商业化订单,完成了六大港口、百辆车队的第一链布局,并连续官宣了与徐工集团、挚途科技、速腾聚创的战略合作,持续在扩大港口无人驾驶的生态圈布局。”
何贝强调,港口无人运营的难点其实并不在于人工智能技术本身,而是整体的系统化能力。究竟能否让港口实现真正的无人化运转,才是项目成功与否的标准。而在六大港口百辆车队的实际运作过程中,斯年智驾无疑证明了自身为港口提供无人作业服务的能力。
港通四海,陆联八方。港口兴、贸易旺。港口行业主动求变,是增强内生动力的关键。对于斯年智驾来说,厦门港的落地无疑是一个里程碑节点,预计2023年,将有更多港口在无人化运营建设方面从观望态度转变为有实质上的拨款改造行动。
而随着A+轮融资的完成,斯年智驾将继续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和新基建的号召,通过自身强大的研发实力、运营能力,加速完成“港内-港间-港外”渐进式港口运输枢纽圈链路,持续走技术和商业创新化道路,推动整体行业高质量、标准化发展,肩负起智慧港口自动驾驶领域中领跑者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