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赞叹 | 日经社:中国港湾运输达成百车规模无人化运营
发布:Senior
时间:2022-12-28

近日,日本经济新闻社刊载斯年智驾融资新闻,赞叹中国港口无人驾驶运输进展。

640 (22).jpg640 (23).jpg

以下为报道译文:

题:中国初创企业实现港口运输完全无人值守作业 100+辆无人驾驶车辆连续运行


全文:


据了解,为港口运输提供无人驾驶解决方案及运营服务的中国初创公司“斯年智驾”在A+轮融资中筹集了超过1亿元人民币(约合20亿日元)。由水木创投、容亿投资领投,辰韬资本、广发信德、智氢实业、湖滨资本等跟投。筹集的资金将用于扩大对研发的投入,开发港口运输领域的无人驾驶业务,并开发新的业务拓展与应用场景。


斯年智驾成立于2020年4月,是一家专注为港口运输提供无人驾驶解决方案及运营服务的提供商。公司拥有150名员工,其中110人是研发人员。所有核心成员在自驾驶行业从事研发工作超过10年,是中国最早从事物流领域无人运输的从业者。


该公司CEO何贝表示:“2022年是斯年智驾加速跑量的一年。 今年,我们实现中国六大港口、百辆车队的第一链布局。通过积累大量实践,我们首创并跑顺了商业模式,在行业内有口皆碑,并展示出我们的竞争优势。


中国既是一个陆地大国,又是一个海洋大国。约300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2万公里的海岸线,与长江、黄河等内河航道共同组成了中国发达的港口体系。中国交通运输部官方网站显示,2021年中国港口货物吞吐量为155.45亿吨,同比增长6.8%;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7.0%,达到2.83亿标箱。


港口吞吐量不断上涨,市场需求广阔。斯年智驾CEO何贝介绍,如果按照运输20元/箱(约400日元)来计算,那么在完全封闭的港口地区,集装箱运输市场将价值约60亿元人民币(约 1200亿日元)的收入,散装货运市场可能达到240亿元人民币(约合4700亿日元)。此外,港口码头和工业园区之间的短途运输市场规模约为1200亿元人民币(约合2.37万亿日元)。


由于港口需要24小时不间断作业,对运输司机的要求也很高(A2级驾驶执照,能够驾驶大型拖车和重型卡车,至少6年的驾驶经验),在港口工作的司机总是短缺。此外,在过去五年中,运输司机的工资几乎翻了一番,从每月6500元人民币(约合13万日元)涨到12000元人民币(约合24万日元)。港口地区的无人驾驶市场很大,但目前中国港口的自动化率却不到1%,而目前主要的情况是有人驾驶的集卡在运输货物。


有人驾驶运输正陷入僵局,需要无人驾驶和其他作业设备的高度协同才能不断提高效率。


自成立以来,斯年智驾一直致力于在港口实现无人驾驶运输的大规模化落地应用。其自主研发了无人驾驶卡车和无人智能平板运输设备(IMV),负责港口地区的集装箱运输。


从公司2020年4月成立,到次年6月与宁波大榭码头签署付费订单的协议,斯年智驾仅用了一年时间就已实现商业化落地。目前,该公司在宁波港、唐山港、珠海港、苏州港、厦门港、宿迁港等地已部署了百余辆无人驾驶车辆的常态化运营。


然而,仅仅推出无人驾驶产品还远远不够,还要能实现真正的无人运输作业。引入无人驾驶并不难,但实现无人作业很难。


无人作业首先要搞定与港口操作系统相关的多项具体技术的问题,如对接、通信中间件、冗余安全、硬件在环测试等。此外,虽然港口场景是标准化的,但在日常运转中,许多非标准化的情况都也会发生,例如运输车辆装在了错误的集装箱等。何贝表示:“这些麻烦目前只能由现场人工处理,没有统一的应对流程,我们也是在摸着石头过河。”


2021年底,斯年智驾开始拿掉车辆的安全员,开启了常态化无人运营。